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yc/150505/4618897.html翠玉白菜可能是瑾妃的陪嫁之物。但是,为什么宫廷富贵之地,不选水仙花、兰花、万寿菊来做宝石盆景,却要选一棵白菜呢?
这就不得不说到,我们的文化,真的有太多共同的渊源了——其实我们和苏东坡共享着一样的文化脉络啊。
东坡居士曾有一首诗叫《雨后行菜圃》,诗中写道:“白菘类羔豚,冒土出熊蟠。”如同他把庶民百姓才吃的猪肉,调制成美味珍馐东坡肉,此处他所说胜似羊羔肉类的“白菘”,也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菜。
除此之外,还有刘禹锡的“唯恐鸣驷催上道,不容待得晚菘尝”、韩愈的“晚菘细切肥牛肚,新笋初尝嫩马蹄”。南宋诗人真西山又更进一步说:“百姓不可一日有此色,士大夫不可一日不之此味。”
在诗人你一句我一句,你一言我一语之间,“白菜”突然就有了高洁的形象与寓意。这高洁的形象在民间婚嫁习俗,则更有“清清白白”的意义了。
一、清清白白
其实,我们至今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此翠玉白菜真是瑾妃初嫁、带入宫中的。我们只知道,根据记载,清宫中的翠玉白菜还不在少数:根据李连英的《爱月轩笔记》,慈禧太后当日陪葬之物中也有一只“翠玉白菜”,而今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的,就有包含国宝翠玉白菜在内的三只白菜。
北京故宫更有乾隆朝的“和阗玉镂霜菘花插”,青白玉质同样姿态鲜妍。可见,白菜因为其高雅清白的吉祥意涵,在宫廷中受到喜爱。
如果我们把翠玉白菜和清宫之中的其他宝石盆景相比,比如前面所讲的“金叶玉卉水仙盆景”,或者文稿页的另一只“万年长青盆景”,就会发现,不论是洁白的花朵,或舒缓幽展的叶片,工匠用白玉、碧玉、用青金石、粉色碧玺等珍贵材料去模拟逼近真实世界,但它们都是以局部拼组的方式完成的。
然而,翠玉白菜却是整体使用翡翠材质一体雕就。在各类珍稀矿物中,能自带丰富颜色、使工匠运用来巧雕的,除了寿山石之外,也就只有翡翠了:正阳绿、苹果绿、豆绿、湖水绿、春带彩、紫罗兰、*翡、红翡、墨翠、……看见翡翠,像走进春天的花园。
除此以外,翡翠因为其坚硬底性而焕发出来的冷冽如钢的光泽,又更叫人迷乱倾倒:玻璃种、冰种、老坑玻璃种、糯种、……每一种种地又给我们不同的肌理质调。翡翠本身就是一个秘密花园,难怪工匠可以一体雕就,不需要异材质组装。
您看,这只从当年末代皇帝走出宫门、百姓走入宫门开始,就大受欢迎的翠玉白菜,其巧夺天工,一在材料之巧,二,当然是工匠技艺之巧了。
几近百分之百仿真实比例的白菜大小,我们说它利用白底青微带紫罗兰的部分舒缓雕出白中透绿带紫,隐约可见植物纤维的菜身;那自然过渡、浑然天成的、由翠而至深绿的、如花绽放的叶脉,您几乎可以看到几种翡翠天然的绿在您面前展现。
那深如老坑玻璃种的,就是可爱的螽蟴和蝗虫。对了,不要怀疑,下次您见到翠玉白菜,就可以笃定地告诉身旁的人,它们正是一大一小的螽蟴和蝗虫,螽蟴就是北方人所说的蝈蝈。
我这么确定,是因为翠玉白菜名声实在太响亮,以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曾邀请昆虫专家杨正泽前来鉴定啊,《诗经》“螽蟴”篇唱道:“螽蟴羽,诜诜兮。宜尔子孙,振振兮。”根据这一篇的寓意,难怪专家学者会认为这件翠玉白菜是瑾妃当年的陪嫁物了。
二、瑕之完美
在这件作品中,材料的巧妙,遇到了工匠的巧心独运,这时,艺术家成了另一个造物主。
我们看翠玉白菜展现于人前的清清白白,会以为是工匠手中运用了一块极佳块料而有了出凡入胜的表现,这的确也是翠玉白菜最常被人看见的一面。然而,如果看过台北故宫器物典藏资料库的三张正面、侧面、背面照片,您就会发现:背面的菜身部分有几处是即使完美雕刻也避不开的*色斑块啊。
这使得我们可以思考,所谓“完美”究竟该如何定义?
我自己这样思想:所有天然的玉石,当然包括翡翠,因为天然,所以必有其自身的纹路、色泽、质地,也因为天然,就必须包含天生的可能的限制,甚至缺点。但这天生自然,也就使得每一块玉石,都成为独一无二的、唯一的存在,散发自身的光泽,绝不是死寂的塑料。
再者,这可能的缺点,或不够完美,却正可以让好的工匠大显身手,所谓“量材就质”、所谓“巧雕”就是这个意思了。
在和阗白玉的雕刻中,我们常见工匠将粗砺皮壳或深色玉皮,幻化为深秋林叶,以衬托*的素洁——将他人眼中的缺点,变成作品的优点,甚至是亮点。
而翠玉白菜背面这带着蜜色的斑块,只会让我们更加钦佩工匠对于全体的巧思,也让人有些“菜叶经霜”的联想啊。
三、翡翠风潮
这“量材就质”的概念,还让我联想到清末的名女人慈禧太后。
拜影视作品所赐,我们对她的一生简直如数家珍,完全熟悉。即便她手握中国命运半个世纪,但是,因为从来不是皇后,所以也同样身陷传统礼教的束缚,您知道,她从来不能穿着正妻的大红色衣衫。
除了脍炙人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系列,另一个如写家史的系列,便是慈禧系列。从《慈禧前传》《玉座珠帘》《清宫外史》,到《母子君臣》《胭脂井》《瀛台落日》,部部好看。他不只写晚清诡谲的*治,还把人前人后慈禧的光鲜与暗影写了个精彩。
里面有一段说到:有位五大洋的外交官回京述职,送了东宫太后一枚红宝石戒指,送给慈禧的则是祖母绿。以当时的宝石价值来看,这摆明了是巴结讨好慈禧太后的。然而,他就是忘了连慈禧身边的太监总管也该打点。
隔日,李连英帮慈禧梳头时,太后欢欢喜喜地戴着祖母绿戒指把玩着,小李子冷不防地在后头说了一句:难道,咱们就不配使“红的”吗?
小说接着写,慈禧当即脱下戒指,气愤地往墙角掷去。您看,这红色情结,使得大臣的前途也丢了。
但是,慈禧也并未被这红色情结困住,她不能使正红色,于是偏爱如桃如粉的碧玺,并且大爱碧玺搭配翡翠,像极了春天颜色的葱绿配桃红。其实,翡翠在乾隆朝尚被称为“云玉”、“云石”、“滇玉”、“绿玉”,不过是当地土贡进献朝廷的地方玉种,道光朝时,已经可见妃嫔画像上手腕一弯青绿,但也不是装饰中的主流。
而到了慈禧这里,她则以翡翠制作簪、珮、手串、手镯等装饰效果强烈的珠宝配饰。我们不得不说:是她引领了晚清,以致于现代中国翡翠珠宝的风潮,至今未歇。亲爱的朋友,您是否也注意到仕女手上玉镯子的颜色呢?是莹莹润白?还是绿如春水呢?
翡翠真的是荡人心*的!它的*魄凝聚在种头、水头、烈、辣、艳的诸多色境中。显然,颜色的花园被打开了,人们喜欢寿山石,喜欢翡翠,越来越为这神迹般的、不可思议的色境折服了。
清康熙六年,福建侯官县学人高兆从浙江返乡,一年间,写就了一部《观石录》,他说:“心目既荡,嗜好为移,讵比烟云过眼之喻?乃忆所见,录为一卷,聊以自娱,且慨兹山焉。”
他用来形容寿山石的颜色,真如梦幻一般,他说:“如清秋云日具静,空山天色者;望之如郊原春色,桃李葱茏;一如出青之蓝,蔚蔚有光;一*如蒸栗,伏顶有丹砂,茜然沁骨。又如冻雨欲垂,如夏日蒸云,如夕阳拖水。”天啊,这文字就叫人醉了。
《观石录》代表着清代康熙到乾隆年间文人对于色境,极高的鉴赏、美的高度、内心的感受性,精神的小宇宙啊。
四、结语
台北故宫这件翠玉白菜,究竟属于国宝、重要古物,还是一般古物呢?
答案是“重要古物”而已。因为以文物的历史性、稀有性、独特性来看,远胜于它的,仍为数众多。如果康熙、雍正、乾隆还在世,听说台北故宫最受欢迎的却是它,大概会昏倒,但它确实就是最民间最接地气的作物,被能工巧匠定格在了艺术的、绝美的翡翠的型态中。
短短一千字的《观石录》,最后写到一位收藏家至庐竹堂看石:“方开箧,趋令收却。予讶之。”意思是说:才打开匣子,就让人速速阖上。众人觉得奇怪,他却笑曰:“不敢久视,恐相思耳。”
有时,看到让人目眩神怡的翡翠,真的会不敢多看,怕*萦梦迁啊!